個人所得稅所涉及的征收項目以及相應的稅種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有偶然所得稅,很多人會對偶然所得比較陌生,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偶然所得稅是什么?
偶然所得稅是對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種稅。向個人支付偶然所得的單位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不論在何地兌獎或頒獎,偶然所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一律由支付單位扣繳。
企業中獎網絡紅包需繳個稅,但企業贈送的具有價格折扣或折讓性質的消費券、代金券、抵用券、優惠券等禮品除外。
一、偶然所得稅計算方式
偶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偶然所得稅=每次收入額×20%
二、偶然所得稅相關文件規定
1、 2005年10月27日下午,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起征點為1600元,決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2007年12月29日上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3、個人所得稅是偶然所得沒有起征點的規定。但對于購買福利彩票、福利獎券和體育彩票的中獎所得每次在1萬元以下的,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國稅發[1994]127號)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超過1萬元的,應按稅法規定全額征收個人所得稅。
4、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它偶然性質的所得。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等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
成本管理是什么?
財務會計中的成本管理是指遵循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要求確認和計量的成本。在會計核算與報告體系中,廣義的成本主要分產品成本、期間費用兩大類型。
管理會計中的成本管理是指可以用貨幣單位來衡量,為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犧牲。在管理會計中,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所使用的成本概念也不同。按照成本習性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照成本實際發生的時態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按照可控性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按是否與決策相關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按方案之間的關系分為差額成本和機會成本等。另外,資本成本、質量成本、責任成本等也屬于管理會計中的成本的范疇。
成本管理主要內容
成本管理包括內容如下:
成本預測:對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發展趨勢進行描述和判斷的成本管理活動。
成本決策:對各個成本方案進行分析并選擇最優方案的成本管理活動。
成本計劃:對計劃期企業的生產耗費和成本水平進行的具有約束力的成本籌劃管理活動。
成本控制:對成本發生和形成過程以及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條件施加主動的影響或干預,把實際成本控制在預期目標內的成本管理活動。
成本核算:對營運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規定的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分配和結轉。
成本分析: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查明影響成本變動的各種因素和產生的原因。
成本考核:是對成本計劃及其有關指標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定期總結和評價,并根據考核結果和責任制的落實情況,進行相應獎勵和懲罰。
成本管理的意義是什么?
1、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
成本控制直接服務于企業的目的,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潤,是抵抗內外壓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
2、企業發展的基礎
成本低了,可減價擴銷,經營基礎鞏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尋求新的發展。
3、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成本控制既要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同時還要滲透到成本預測、決策和計劃之中,現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著眼于成本形成的全過程。
內含報酬率,可視為項目存續期間投資者可以獲得的平均回報,是指某項投資處于經濟保本點時的折現率,是凈現值法則的重要替代。
內含報酬率如何理解?
內含報酬率與內含收益率意思一致,指對投資方案未來的每年現金凈流量進行貼現,使所得的現值恰好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相等,從而使凈現值等于零時的貼現率。
內含報酬率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計算方案的凈現值時,以預期投資報酬率作為貼現率計算,凈現值的結果往往是大于零或小于零,這就說明方案的實際可能達到的投資報酬率大于或小于預期投資報酬率;而當凈現值為零時,說明兩種報酬率相等。根據這個原理,內含報酬率法就是要計算出使凈現值等于零時的貼現率,這個貼現率就是投資方案的實際可能達到的投資報酬率。
內含報酬率如何計算?
內含報酬率的計算步驟內含報酬率可按下述步驟進行計算:
第一步:計算年金現值系數。年金現值系數=初始投資額/每年凈現金流量。
第二步:計算出與上述年金現值系數相鄰近的兩個折現率(a%和b%)。
第三步:根據上述兩個臨近的折現率和已求得的年金現值系數,采用內插法計算出該投資方案的內含報酬率。
內含報酬率和獲利指數有何區別?
獲利指數法:
獲利指數是按照一定的資金成本折現的未來現金凈流入量的現值之和與原始投資之間的比值。
決策標準:獲利指數≥1,方案可行,獲利指數<1,方案不可行。
優點:與凈現值法基本相同,區別是:獲利指數是一個相對數,可以從動態的角度反映項目投資的資金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可以彌補凈現值在 投資額不同方案之間不能比較的缺陷。
缺點:無法直接反映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率,計算起來比凈現值指標復雜,計算口徑也不一致。
內含報酬率法:
內含報酬率是指投資項目的預期現金流入量現值等于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
決策標準:內含報酬率≥貼現率,方案可行,內含報酬率<貼現率,方案不可行。
優點:注重資金時間價值;從動態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水平;不愛行業基準收益率高低的影響,比較客觀。
缺點:計算麻煩;經營期大量追加投資時,可能導致多個IRR出現,缺乏實際意義。
對于初級會計考生而言,必須掌握一些基礎的會計名詞。會計基礎是什么意思?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如何理解?
會計基礎指的是什么?
會計基礎是指會計事項的記賬基礎,是會計確認的某種標準方式,是單位收入和支出、費用的確認的標準。對會計基礎的不同選擇,決定單位取得收入和發生支出在會計期間的配比,并直接影響到單位工作業績和財務成果。
會計基礎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權責發生制: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準,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事業單位會計除了經營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
會計基礎知識包括什么?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會計的基本特征
1、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2、會計擁有一系列專門方法。
3、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4、會計的本質就是管理活動。
會計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關,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會計按其報告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三、會計的核算職能
會計核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記錄、計算和報告,如實反映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運營績效)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核算職能具有如下特點:
1、會計主要是利用貨幣計量,綜合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
2、會計核算不僅是記錄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還要面向未來,為各單位的經營決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據。
3、會計核算所產生的會計信息,應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
四、會計的監督職能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會計監督職能具有如下特點:
1、會計監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職能所提供的各種價值指標進行的貨幣監督。
2、會計監督貫穿于會計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不僅體現在過去的經濟業務上,還體現在業務發生過程之中和尚未發生之前,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五、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單位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運動都是會計的對象,企業會計的對象就是企業的資金運動。投入企業的資金在形成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和負債的同時形成企業的資產,一部分形成流動資產,另一部分構成非流動資產。
企業財務人員編制的會計報表主要為投資者和經營者進行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其中報表上的本期金額是指什么?上期金額又是什么意思?
會計的本期金額的介紹
年度的會計報表,本期金額是指本年度的金額,如果是上期金額指的是上年度同期的金額;如果是季度的會計報表,本期金額是指本季度金額,上期則是表示去年同期金額;月度的會計報表,本期金額是本月金額,上期是表示去年同期金額。
會計報表是什么意思?
會計報表是對日常核算的資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進行匯總反映和綜合反映的報告文件。由于日常核算資料具有零星、分散、量大等特點,為了便于各級管理人員一目了然地掌握企業、單位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情況及其效益,必須將日常核算的資料按統一規定的格式和口徑進行匯總和綜合。
會計報表包括內容為:
1、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當前國際上常用的利潤表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兩種。
2、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三個基本報告之一,所表達的是在一固定期間(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內,一家機構的現金(包含銀行存款)的增減變動情形。
3、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靜態體現,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平衡公式。
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次序,將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具體項目予以適當的排列編制而成。
4、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年度或中期)內至截至期末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的報表。其中,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當全面反映一定時期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情況。
5、財務報表附注
財務報表附注旨在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深入了解基本財務報表的內容,財務報表制作者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有關內容和項目所作的說明和解釋。
會計報表編制方法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首先準備好表格,在表頭將公司名稱和時間等基本信心填寫好,根據準備好的項目匯總表,包括資產項目、負債項目和所有者權益項目,按照表格順序填入,需要計算的,則根據會計等式將其計算好后,再填入表格。
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利潤表包括表首和正表兩部分,填表方法和填資產負債表的方法大概一致,只需將資產負債表上已經計算好的數據填入表格即可,若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列出,則需要另外計算。主要反映企業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與成本,得出營業利潤,最后得出凈利潤。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填表方法和填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方法一樣,而且有的數據可能根據填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的數據來填寫。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企業應于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匯算清繳過程中,該如何理解賬載金額和稅收金額?
匯算清繳里的賬載金額和稅收金額分別指什么?
賬載金額是指實際記錄在賬本上的金額,稅收金額是指按規定可以記入的金額。
例如:職工福利費支出,賬上開支了4576元,則賬載金額記4576元。按稅法規定,職工福利費稅前列支不得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準予扣除,本年工資為940748,那么稅收金額為940748*14%=131704元。所以如果這項支出超過131704元,稅收金額則填131704元,沒超過則填載賬金額4576元。如果賬載金額大于稅收金額,按稅法規定,多余的部分則不能在稅前列支,需要扣除后再計算所得稅。
所以填寫申請表時要注意賬載金額大于稅收金額時,要補稅。
在《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工資薪金支出填寫說明:
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工資、 獎金、津貼和補貼,也就是實際支付工資總額。
第2列”稅收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工資薪金。如本行第1列金額大于第2列,則第1列減去第2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如本行第1列金額小于第2列,那么第2列減去第1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
匯算清繳是什么?
匯算清繳是是指所得稅和某些其他實行預繳稅款辦法的稅種,在年度終了后的稅款匯總結算清繳工作。實際工作中,一般采取分月、分季預繳稅款,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征收辦法。分月、分季預繳稅款,一般按納稅人本季度 (月)的課稅依據計算應納稅款,與全年決算的課稅依據往往很難完全一致。因此,年度終了后,必須根據納稅人的財務決算進行匯算計算,清繳稅款,對已預交的稅款實行多退少補。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補稅,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會計分錄如下: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繳納此匯算清繳稅款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調整未分配利潤時: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關于業務預算估計大家并不陌生,業務預算就是在發生業務之前的時候做的預算,和字面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大家對專門決策預算可能會有點不明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說說專門預測決算,和會計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專門預測決算
是指企業為不經常發生的投資項目或一次性的專門業務做的編制預算。
(二)案例分析
甲企業編制第三季度的生產預算,第一季度的銷售量為2000件,第二季度的銷售量為2200件,第三季度的銷售量為1950件,第四季度的銷售量為2200件,期末存貨為上一季度的銷售量的20%,第三季度預計生產量為多少件?
A:1990件
B:1930件
C:1900件
D:1970件
解析:
1、這道題主要考察的知識點是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的編制
2、第三季度初的存貨量=第二季度末的存貨量=第一季度的銷售量*20%=2000*20%=400件
3、第三季度末的存貨量=第二季度的銷售量*20%=2200*20%=440件
4、第三季度的預計生產量=預計銷售量+期末存貨量—期初存貨量=1950+440—400=1990件
以上就是有關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的編制,主要還是計算存貨量、生產量的數值,大家要理解清楚期初期末的銷售量和存貨量之間的關系,各個季度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一般企業進行產品生產決策過程中,都會運用邊際貢獻和單位邊際貢獻的有關知識,這也是會計人員必須掌握的財務管理知識。那么邊際貢獻和單位邊際貢獻分別指什么?
什么是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是指由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以后的金額,計算公式為: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量=P×Q—V×Q=Q×(P—V),其中“P-V”算的就是單位邊際貢獻,再乘以銷量Q就是總的邊際貢獻。財務管理上,總的邊際貢獻既可以稱為邊際貢獻,又可以稱為貢獻毛益總額。邊際貢獻一般用 M來表示。
舉個例子,要賣一批饅頭。此時算的就是總的邊際貢獻。假設一個饅頭單價是 2 元,單位變動成本是 1 元,銷量為100個。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量=(2—1)×100=100元。
什么是單位邊際貢獻?
單位邊際貢獻:產品單價減去單位變動成本之后的金額。
單位邊際貢獻的計算公式:
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P—V
其中,P是指單價,V是指單位變動成本。舉個例子,一個饅頭單價是 2 元,單位變動成本是 1 元,單位邊際貢獻=2—1=1 元。
如何分析邊際貢獻?
一般來說,邊際貢獻越大越好。當產品的邊際貢獻剛好等于所發生的固定成本總額時,企業處于不盈不虧的保本狀態。當產品的邊際貢獻小于所發生的固定成本總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當產品邊際貢獻大于所發生的固定成本總額時,企業就會盈利。
產品的邊際貢獻的實質是什么?
產品的邊際貢獻的實質所反映的就是產品為企業盈利所能作出的貢獻大小。只有當產品銷售達到一定的數量后,在彌補了企業所發生的所有固定成本后,多余部分才能構成企業的利潤。
你知道“對開發票”是什么意思嗎?不了解沒關系,下面由小編為大家進行詳解。
一、關于對開發票
對開發票,指的是銷售出去的貨物由于各種原因發生了銷售退回,本來按照規定是需要開具紅字發票,但是嫌麻煩,讓購貨企業開具一份正數的銷售發票給原來的銷售方,將退貨看作是對銷貨方的一種重新銷售了。
以上做法是不符合稅法規定的!
風險一:《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中有規定,企業如果發生銷貨退回行為,應按規定開具紅字發票,如果不按規定開具紅字發票,重開發票的增值稅額將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減,因此將會被重復計稅,增加稅收負擔。
風險二:納稅人如果未能按規定開具紅字發票,稅務機關在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可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并處10000元以下的罰款。
風險三:沒有貨物往來的發票對開可能被視為虛開發票。
風險四:“對開發票”還會讓企業多繳納印花稅而增加稅收負擔。
風險五:虛增了銷售收入,導致多扣除了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福利費等,影響到企業所得稅。
提醒:
1、依法合規開具發票,是目前仍重視“發票管稅”時代財務人員必須重視的會計基礎工作。
2、做好賬、開好票、報好稅,你好、我好、她也好。
二、對開發票不能抵扣
許多納稅人會認為,用發票對開這種方法解決"銷貨退回"問題只是把這批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貨物又"賣回"了銷貨方,并不造成購銷雙方的稅款流失,因為退貨方已將這張發票作了賬務處理,也計提了銷項稅金,不存在少繳或逃繳稅款問題;對于供貨一方來說,也只是拿這張進項發票抵頂了原來應計提的銷項稅金,同樣也不存在偷逃稅款的問題。
用發票對開解決銷貨退回問題,其實質是將退貨看作是對銷貨方的一種重新銷售,法律并無禁止,不禁止即視為不違法;二是用發票對開形式解決銷貨退回問題,從操作目的上看購銷雙方并不存在偷逃稅款的主觀故意,從實質上看也不造成稅款流失的客觀結果。
然而,筆者要告訴大家:以上納稅人的認識是錯誤的!
首先,在發生銷售退回時,如果未按規定開具紅字專用發票,實行對開發票有可能增加稅收負擔。
事實上,《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中有規定,企業如果發生銷貨退回行為,應按規定開具紅字發票,如果不按規定開具紅字發票,重開發票的增值稅額將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減,因此將會被重復計稅,增加稅收負擔。
其次,"對開發票"將面臨稅務局的罰款。
納稅人如果未能按規定開具紅字發票,稅務機關在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可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并處10000元以下的罰款。違反發票管理法規,如果導致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稅款的,稅務機關還將沒收非法所得,甚至處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的稅款一倍以下的罰款!
再者,沒有貨物往來的發票對開可能被視為虛開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對開,由于沒有貨物購銷或者沒有提供或接受應稅勞務,符合"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特征,極有可能被認定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情節嚴重,還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最后,“對開發票”還會讓企業多繳納印花稅而增加稅收負擔,或者因少繳納企業所得稅,而遭到稅務稽查風險。
回銷給售貨方如果書立合同,需要繳納印花稅,按購銷金額的萬分之三貼花,對比銷貨退回的正常處理,實在是增加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想想如果不按時繳納,還可能受到處罰……
發票對開,雖然對增值稅沒有影響,卻會影響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所得稅的計算中有許多費用扣除項目是以銷售收入為基礎。比如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0.5%,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如果企業按虛增后的銷售收入計算費用扣除,就會造成多扣除,少計應稅所得的結果。因此會加大企業被稅務稽查的風險。
本文轉自郝老師說會計